北京航空航天大學(簡稱北航)成立于1952年,由當時的清華大學、北洋大學、廈門大學、四川大學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組建,是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,現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。學校所在地北京,分為學院路校區、沙河校區,占地3000多畝,總建筑面積170余萬平方米。建校以來,北航一直是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,是全國第一批16所重點高校之一,也是80年代恢復學位制度后全國第一批設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,首批進入“211工程”,2001年進入“985工程”,2013年入選首批“2011計劃”國家協同創新中心,2017年入選國家“雙一流”建設高校名單。
學校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先導,強化基礎性、前瞻性和戰略高技術研究,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關鍵瓶頸技術匯聚、與產學研用深度融合,打造頂級創新平臺和一流科研團隊,科研總量不斷擴大,科研經費人均位居全國高校第一。有1個國家實驗室(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(籌),9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(含4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),4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,3個北京市高精尖創新中心,70余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;有7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,12個教育部創新團隊,6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。學校突出自主創新,強化協同創新,積極搭建國家級創新平臺,組建大團隊,承擔重大科研項目,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。建校60余年來,北航創造了40多項國內第一的科研成果,在尖端技術研究領域始終居于國內高校前列,研制發射(試飛)成功的多種型號飛行器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,如中國第一架輕型旅客機“北京一號”、亞洲第一枚探空火箭“北京二號”、中國第一架無人駕駛飛機“北京五號”、“蜜蜂”系列飛機、共軸式雙旋翼無人駕駛直升機等。近年來,學校持續強化服務國家戰略能力,在航空動力、關鍵原材料、核心元器件等瓶頸領域的研究取得突破,多項標志性成果直接應用于國防建設。學校團隊參與論證并助力研制的國產大飛機C919成功首飛,研制成功我國首個新型臨近空間飛艇。學校牽頭設計研制的某型無人機定型并執行重要任務,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中位居無人機方隊陣首。 |